好上學,職校招生與學歷提升信息網。

分站導航

熱點關注

好上學在線報名

在線咨詢

8:00-22:00

當前位置:

好上學

>

職校資訊

>

招生要求

那些年,我們讀過的假課文
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3-08-02

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(zhàn)役。面對高考,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,什么時候開始報名?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(yè)有什么影響?什么時候填報志愿?怎么填報志愿?等等,為了幫助考生解惑,好上學整理了那些年,我們讀過的假課文相關信息,供考生參考,一起來看一下吧
那些年,我們讀過的假課文

語文教材中的“假”課文,近期引發(fā)持續(xù)討論,這是一個很好的現(xiàn)象,說明大眾自覺地檢視語文基礎教育。其實,“假”課文是個案,比“假”課文更多的是“水”課文——語文教材中體現(xiàn)的文化含量不足、中華文化精髓不足,讓教材有了“白開水”似的觀感。

中國一直有著重視經典的教育傳統(tǒng)。直至20世紀前期,許多人仍然是自幼就閱讀中國文化中那些最重要的著作——

歷史學家顧頡剛3歲時,母親就開始教他讀《三字經》《千字文》,4歲時叔父即教他讀司空圖《詩品》,5歲時他就開始讀“四書”“五經”。文史專家錢基博9歲讀完了“四書”《易經》《尚書》《毛詩》《周禮》《禮記》《春秋左氏傳》《古文翼》。文學家夏丏尊10歲前讀了《左傳》《詩經》《禮記》。童年、少年所讀的著作,為這些學者后來的學習、治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
童年、少年時期閱讀《論語》等經典,能夠讀懂嗎?對此,學者金克木在《書讀完了》一文中提出自己的看法。他認為,“五經”以及諸子經典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基礎,不讀這些著作,就難以真正讀懂后來的書籍。“我國古人并不喜歡‘抽象思維’,說的道理常很切實,用語也往往有風趣,稍加注解即可閱讀原文。一部書通讀了,讀通了,接下去越來越容易,并不那么可怕。從前的孩子們就是這樣讀的。主要還是要引起興趣。孩子有他們的理解方式,不能照大人的方式去理解,特別是不能摳字句,講道理。大人難懂的地方孩子未必不能‘懂’?!苯鹂四镜脑?,非常富有啟發(fā)性。

自然,孩子對所讀經典的內容不可能完全理解,但他們能夠有所感受,有部分的理解就足夠了,更多的理解是留給未來歲月的。語文是基礎,所謂基礎應該理解為人的一生的基礎。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,應該是那些值得人一生回味和思索的作品。不值得回味的作品,是不值得學習的。

從另一個角度說,兒童對那些自己完全能懂的東西,也不見得有興趣,因為這樣的內容“沒有味道”。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孫紹振上小學時,教材上的課文是“喜鵲叫,客人到,媽媽去*面,面上一塊肉,客人吃了點點頭”之類。對這樣的課文,他的感覺是:“一點味道也沒有,白開水,幾乎全是廢話?!碑敃r,他母親教他的詩歌是:“昨日入城市,歸來淚滿巾,遍身羅綺者,不是養(yǎng)蠶人?!边@樣的詩歌,七八歲的孩子未必能夠完全理解,但年幼的孫紹振對這些詩歌更感興趣。有一定難度,孩子才會“覺得有意思,有興趣,有挑戰(zhàn)”,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。

語文教材中確實有一些“假”的課文,但這并不是最大的問題,最大的問題是太簡單,特別是課文的文化含量太低。文化的含量低,特別是中華優(yōu)秀文化含量嚴重不足,是當前語文教材的一大問題,不應再被忽視。

以上就是好上學為大家?guī)淼哪切┠?,我們讀過的假課文,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!

標簽:??

分享:

qq好友分享 QQ空間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
(c)2024 owew.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聯(lián)系我們 | 浙ICP備2023018783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