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冤985?曾是國防七子,錯失“國字號”,如今被以為是成人大學(國防大學成人教育學院)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3-05-16
有這樣一所大學:
不知道的人會叫它“成大”“電大”,以為它是成人大學,以為從這里畢業(yè)后要進工廠擰螺絲;
知道的人叫它“成電”,校友也會自嘲是“郫縣高級男子技術學院學生”“清水寺和尚”;
它,就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「電子科技大學」。一所?;湛瓷先チ钊讼喈斆曰蟮纳衿娲髮W!

(圖源:電子科技大學)
emmmmmm...確定不是電子“神技”大學?
大隱隱于市
快樂似神仙
“曉看紅濕處,花重錦官城?!边@是杜甫筆下的天府之國——成都,電子科技大學正坐落于此。

(圖源:電子科技大學官網)
電子科技大學簡稱“電子科大”,但校友都親切的叫它“成電”。因為學校男女比例差距太大,男同學清心寡欲只愛學習,所以成電也喜提“郫縣高級男子技術學院”“清水寺”的別稱。
“郫縣”的出處,是因為成電一共有清水河、沙河、九里堤、永寧四個校區(qū)。其中成電的老校區(qū)-沙河,隔壁就是成都最熱鬧的小吃街;新校區(qū)-清水河,緊挨著以豆瓣醬聞名的郫都區(qū)。
大學校園的書香氣,學子們的朗朗讀書聲,夾雜在燒烤、火鍋、串串香、鹵味、冒菜、豆瓣醬...的聲色里,使得成電頗有一種“大隱隱于市”的瀟灑恣意之感。
而種種這些,也構成了所有成電人美好又美味的回憶。
國防七子
神秘的成電故事
成電的故事,要從1956年說起。那時候,它叫“成都電訊工程學院”。
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,它由交通大學(現上海交通大學、西安交通大學)、南京工學院(現東南大學)、華南工學院(現華南理工大學)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(yè)合并創(chuàng)建而成。是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,從此成為我國培養(yǎng)無線電人才的重要基地。
建校之初,成電還設立過夜校部,創(chuàng)辦夜大學。
1961年,成電成為七所國防工業(yè)院校之一,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“國防七子”。
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,但“成電”這個簡稱,被沿用至今。
說到成電改名,其實還有一段故事。
80年代全國高校掀起改名熱潮,成電為了更好地招生發(fā)展,曾經向教育部提交過改名為“中國電子科技大學”的申請。
但當時的西北電訊工程學院(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身)也申請改名為“國字號”。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,有關部門駁回成電的申請,建議兩校各退一步,分別改為“成都”和“西安”電子科技大學。無奈之下,成電錯失“國字頭”校名。
但最后成電決定去“地域化”,于是再次申請改名為“電子科技大學”,最終通過審批。并且在?;照路降挠⑽淖g名中,還使用了“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”,即“中國電子科技大學”,也算是從另一個角度成為“國字號了”。
進步“神速”
從“夜?!钡诫娮油ㄐ判袠I(yè)的“清北復交”
經過不到70年的發(fā)展,成電先后加入“211”、“985”、“雙一流”,如今已經是一所完整覆蓋整個電子信息類學科,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。人稱“電子類院校排頭兵”“民族電子工業(yè)搖籃”,見證國家民族電子工業(yè)的飛速發(fā)展。
要知道,電子信息領域是國家發(fā)展的重要領域,最近大火的ChatGPT、流浪地球“黑科技”都離不開這個領域的人才支撐。芯片制造、人工智能、物聯(lián)網、大數據等等都是國家發(fā)展所需要的,也正是成電所擅長的。
成電擅長這些領域到什么程度呢?大概就是被美國商務部工業(yè)和安全局列入黑名單的程度吧。
它的電子科學與技術、信息與通信工程分別是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及國家一級重點學科。這兩個學科還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 ,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和光學工程被評為A和A-。A 學科數與西安交通大學并列西部高校第一。
此外,根據2020年7月9日ESI數據顯示,電子科技大學“臨床醫(yī)學”學科首次進入ESI前1%,成為繼“工程學”“材料科學”“物理學”“計算機科學”“化學”“神經科學與行為”“生物學與生物化學”“數學”后學校第9個進入ESI前1%的學科。
當然,成電不僅學科發(fā)展神速,科研上更是碩果累累。
成電機器人研究中心的科研團隊研發(fā)的外骨骼機器人,可以幫助高位截癱患者如正常人一樣站立行走、上下樓梯,宛若現實板“鋼鐵俠”。
成電使我國擁有高端行波管的自主研發(fā)能力,實現了我國軍用核心電子器件的自主可控,滿足了航天航空、武器裝備的急需。
成電在5G技術方面的積累,讓我們不再被別人“卡脖子”。而且,如今成電已經在牽頭探索新一代的通信技術,為6G通信努力了!
成電研發(fā)的“微波透視成像探測系統(tǒng)”、“紅外輻射熱探測系統(tǒng)”能夠在黑夜隔著混凝土厚墻對目標進行精確探測。
......
無數的成電人在不斷努力、踏浪前行,將科技帶進人們的生活,讓科幻電影中的暢想照進現實。
“學神”前輩奇多
西南地區(qū)就業(yè)王者
“立大志、成大器、為國家作大貢獻”,一代又一代影響國家發(fā)展、國民生活的英雄前輩從成電走出。
為我國電磁場雨微波技術學科發(fā)展奠定基礎的“中國微波之父”——林為干院士
被稱為“中國功率半導體器件領路人”、提出超結結構,打破傳統(tǒng)功率器件硅極限的陳星弼院士
“中國太赫茲之父”劉盛綱院士
研制了我國第一臺載波話路用9600bit/s高速數傳機的李樂民院士
自主完成從電播中心設備設計到發(fā)射的,一切程序模器的設計與全套技術設備研制的顧德仁教授
成功將計算機新技術引入國防建設和電子工業(yè)的劉錦德教授
......
他們敢為人先,追求卓越,站在這些前輩大師們的研究成果上,成電人則更加努力奮斗。
在校時,成電學子埋頭苦讀,活躍在全國乃至世界級的各種高水平賽場上。忍住孤獨、耐住寂寞,換來優(yōu)異的成績。
據統(tǒng)計,近年來70%成電人畢業(yè)后會選擇深造,其中到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、科研院所深造的比例為 99.25%。

(圖源:2021屆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質量年度報告)
畢業(yè)后,則全身心投入工作中,為國家進步及發(fā)展貢獻一份力。從成電畢業(yè)的學子過半數會投身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(yè),主要分布在電信運營商、通訊電子研發(fā)制造企業(yè)和互聯(lián)網公司,在IT行業(yè)是當仁不讓的主力軍。

(圖源:2021屆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質量年度報告)
近70年的成長,成電學子不辱使命,將“求實求真、大氣大為”的精神薪火相傳!正如校歌《年華似錦》所唱:“成電人,遠行再遠行。今朝未來,五洋九天,從此去縱橫!”
成電人,從此去縱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