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關系決定家庭教育成敗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3-07-26
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,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?!赌檬裁磥韾勰?,我的孩子——當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機調查》一書作者認為,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教育,沒有哪一種愛能全面代替父母的親情。
“鋼管家庭”:孩子渴望父母的情感呵護
有一類家庭猶如鋼管,父母對孩子缺乏情感支持,親子關系冷漠。這些父母不了解,孩子對父母的精神需求遠比物質需求更強烈,他們需要父母在精神上的關愛。
湖北一個在校大四女生,因為考研的問題產生了壓力,發(fā)展到經?!翱匆姟庇腥嗽谟猛h鏡望她,繼而出現了關系妄想,內心有被揭秘感,且內容泛化、荒謬,并且反復出現言語幻聽,情感淡漠,意志力減退。
此后,她不再與同學交往,總說電腦控制了她,子虛烏有的男朋友也在跟她說話,也要她聽電腦的,如果不聽,就會死。再后來,她又反復對人說她爸被別人害死了,一家人全部被害了。她要去報仇,情緒由此更加低落,整天哭哭啼啼,愁眉不展。
“我爸對我很嚴厲,小學、初中、高中,從來是姐做完了題出去玩,而我,放學回家就不準再出去。因為我的作業(yè)老是有做不對的地方。讀大學了,每次回家爸總要提到我姐,說我不如姐。我姐學德語,在考德福?!?br />
“反正一講學習,不是講你學了多少有用的知識,只問你考了多少分?!?br />
該女生入院治療已有3年。
父母對孩子的情感缺乏支持,親子關系冷漠、堅硬。這類家庭被稱作“鋼管家庭”。心理學專家指出,受挫心理嚴重、內心沖動感很強的人,如果達不到目標,就容易出現抑郁狀況?!颁摴芗彝ァ敝械母改覆涣私猓谌魏螘r候,隱性的、精神方面的因素都比物質方面的內容重要得多,孩子對父母的精神需求遠比物質需求更強烈。而在精神因素中,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內容則是父母公正無私的“愛”。而在現實生活中,父母往往更重視智力方面的物質投入,只關心考試分數,很少顧及孩子在各個階段不同的心理需求,從而忽略了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(yǎng)。
沉重的“誓言”:孩子不是父母愿望的傳承工具
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父母的認同。父母應當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選擇,對他們的天性給予認同,這樣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培養(yǎng)。
俊才學習成績非常好,并且勤快、孝順。他最大的夢想是當一名文學家。
然而在俊才讀高二時,其祖母突發(fā)腦溢血。身為鄉(xiāng)鎮(zhèn)醫(yī)生的父親把俊才拉到祖母面前,拉著俊才跪下,要他當著即將去世的祖母,發(fā)誓將來當醫(yī)生。
在父親的堅持下,俊才報考了醫(yī)科大學。然而,進入醫(yī)科大學校園的俊才并不快樂。3年的醫(yī)學院生活使他瀕臨崩潰。而這并沒有引起俊才父母的警覺。終于有一天,俊才在實習醫(yī)院里因為看到了尸體而驚厥昏倒,醒來后的他再也認不出自己的父母,甚至開始追打父母,最終不得不被送到湖南省腦科醫(yī)院進行精神康復治療……
望子成龍本身并沒有錯,錯的是一些父母沒有按照孩子的天性來培養(yǎng)孩子。也許一些父母會感到委屈:“我們整天圍著孩子轉,怎么還不夠尊重他?”表面上看,父母是在圍著孩子轉,而實際上卻是孩子在圍著父母的意志轉。
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父母的認同。通過父母的認同,他們可以從中獲得自信心、自尊心,甚至成就感。然而,一個違心遵從父母意愿去學習的孩子內心肯定是不快樂的,一旦承受的壓力過大,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便會慢慢冷卻。父母應當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選擇,對他們的天性給予認同,這樣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培養(yǎng)方法。孫云曉認為,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能和實際情況相符合,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種焦慮的狀態(tài),自然無法保持平常心,“所以,重要的是了解孩子,尊重孩子,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設定期望值。”
聰明媽媽:用童話編織親子關系的紐帶
讓書中的人物走進孩子的生活,讓孩子感興趣的一切事物都和孩子對話,給孩子一個美麗如童話的世界,不用生硬的說教,孩子的良好品格也會自然形成。
書中的一個成功案例頗有啟發(fā)性。在童詩頒獎會現場,年僅5歲的小女孩以稚嫩童聲朗誦的《我的老師們》,給參加活動的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女孩兒的母親賴文蓮說,剛滿5歲的女兒已經能獨立閱讀,自編了50多個故事和童謠。
這樣的“小神童”是如何打造的呢?
母親賴文蓮說,女兒7個月的時候特別喜歡翻書,咿咿呀呀說個不停。于是賴文蓮利用孩子喜歡說話的契機將日?,嵤戮幊珊喍痰耐?,每天重復講,豐富孩子的詞匯。
后來,賴文蓮常常即興編故事教育女兒,寓教于樂。比如,在女兒突然倔強起來的時候,賴文蓮就扮成《幼兒畫報》的維靈娜給她寫了一封信:
親愛的小妹妹:
你好!我是你的好朋友維靈娜。這幾天,你自己吃飯,是個很乖的小朋友。高樂高一族的朋友喜歡你,為你高興!加油啊!小欣航!祝你早日成為大學問家!給你提個小小意見:吃飯時要一心一意,不要吃吃停停!好嗎?——喜歡你的維靈娜
女兒收到信,激動得流淚,滿心歡喜地接受了維靈娜的意見。
讓書中的人物走進孩子的生活,讓孩子感興趣的一切事物都和孩子對話,賴文蓮覺得這樣既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力,又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(fā)展。在平等的交流中,孩子能更加輕松而開心地接受意見。
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,更是影響孩子終生的教育,是任何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替代不了的。正如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所說,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愛的教育,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成敗。
標簽:親子關系決定家庭教育成敗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