斬獲多所知名國際學校offer!揭秘這位家長的擇校歷程!看看家長如何擇校的?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4-03-25
國際學校不同于傳統(tǒng)學校,擇校不僅要考慮學校是否錄取,還要考慮學校是否適合。今天就有位家長揭秘了自己的擇校歷程。
1:“選擇權(quán)”在孩子手里
其實,很多時候,我們做家長的都是全權(quán)負責擇校問題,這樣很容易做出偏重于自己的判斷,這不是件好事。畢竟未來幾年的學習和生活是孩子的事情,我們不可能進行代替。所以尊重孩子的選擇權(quán),讓孩子有意愿地去選擇顯得非常重要。
但尊重孩子的選擇權(quán),不是簡單問問孩子的意愿就行了的。我們要做的是,實際地去了解學校是否適合孩子,從中做出一些篩選(不一定要多嚴格,多適合孩子,只要對孩子的優(yōu)缺點有幫助就好,后文會有說明哦),然后再讓孩子進行選擇,這才算是對孩子有實際幫助的“選擇權(quán)”。
不過,在孩子選擇的問題上,也不是簡單地問問孩子喜歡上哪所學校,沒有實際印象的孩子是做不出選擇的,所以,我們要讓孩子實際地去感受學校的環(huán)境、氛圍,讓孩子自己去了解這所學校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學校。
我們的做法其實也很簡單,帶孩子參加學校的開放日或者各種活動(4月27日下午幫你擇校國際學校教育展,帶著孩子一次性了解多所學校,減少時間消耗),孩子自己會做出判斷。
2:明確孩子的優(yōu)缺點
無論是學校方面,還是孩子方面,其實都是雙向選擇:
我們在選擇學校的時候,要考慮這所學校是否能照顧到孩子的優(yōu)缺點,這是不容置疑的第一考量點。
同時國際學校也一樣,因為一般都是小班授課,很容易照顧到班上的每一個人,所以學校要培養(yǎng)一個優(yōu)秀的孩子,勢必要了解孩子的優(yōu)缺點。
所以,明確孩子的優(yōu)缺點其實是擇校的第一行為準則。
我家孩子身上當然也有各種“毛病”,做事比較磨蹭,非常容易被環(huán)境所影響;同時優(yōu)點也很明顯,學習能力強,記憶力好,而且身體素質(zhì)倍棒!
所以,我們在考慮學校的時候,并不是說家長圈普遍認為的“第一梯隊”,就一定是我們的“第一梯隊”,我們會綜合考慮學校的學習課程,寄宿情況,離家遠近等因素,最重要的是考慮學校是否能將孩子的優(yōu)缺點照顧到。
比如,孩子從小就喜歡體育,我們在擇校的時候肯定要考慮學校的體育活動是怎樣設(shè)置的,有沒有相應(yīng)的賽事舉辦,有沒有相應(yīng)的體育方向的升學指導(美國普遍重視體育)等等。
3:接下來是順其自然
如果說,上面的一系列問題我們都已經(jīng)弄清楚,那接下來的申請、測試就可以說是一種順其自然的事情。
學校的面試就已經(jīng)很好地說明了,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。學??疾斓牟皇菍W生到底有多厲害,也不是學生家里到底有多有錢……恰恰相反,學校考慮的是孩子和他背后的家庭是否適合學校的理念。
而,我們在之前做出的種種選擇,其實已經(jīng)對學校的各種理念和方式等有了一定的印象和篩選。如果雙方都能達到一定的契合度,其實成績反而沒那么重要。比如:
我之前去了一所國際學校,考試對孩子來說都不算難,SSAT更像是一種形式,具體考多少,可能只要一個報告就行了?也許面試和老師推薦信才更看重吧。
還有另一個學校,之前是三個朋友一起去考,其中一個孩子成績非常好,一直是學生會干部,但最終卻只得到了候補通知書,只有我家孩子收到了錄取通知書。
后來,我才了解到其中的一些原因,還是有關(guān)于學校的理念問題:國際學校不同于傳統(tǒng)學校,很多學校是“教方法”而不是“知識點”,成績也許能說明一時,但思維才是國際教育比較看重的。比如:
之前認識到的一個孩子媽媽,就講述過他家孩子學的比較有意思的事:老師問,沙包是干什么用的。
“要回答這個問題,就得和現(xiàn)實聯(lián)系起來,思考它的功能是什么。沙包是玩的時候互相丟的,打到人的時候不能很疼,就不能用堅硬的材質(zhì)來做,但又要保證丟得遠,還得有一定的重量?!彼f。
“這樣思考后,學生自然會去想要實現(xiàn)這些現(xiàn)實功能,需要用什么材料。所以,第二步,老師會讓學生自己選擇用什么材料做沙包比較合適。第三步才是怎么做。做完之后還有第四步,一定要丟一丟檢測一下,用現(xiàn)實來反饋。
老師的這個思維方法還可以延伸到很多地方:比如做汽車模型還是可以用這四步完成:一,有什么用?二,基于用途,需要什么材料?三,怎么做?四,做個檢測,獲得反饋。
4:深度了解學校很重要
如上文所言,拿到一個學校offer,并不意味著擇校工作已經(jīng)完成了。我們還要不斷地進行審視。未來的學習生活不僅僅是孩子的事情,還是家長的事情。
比如:我們可以考量學校的課程更偏向于哪些國家的課程;是怎樣一種方式或者說理念;考量最終會涉及到的出國路線;考量學校的中文課程又是怎樣的等等。
并且也不是說一所學校的高中好,小學或者初中就一定好,管理因素也占很大程度的比重。
就像前面提到的(“能讓孩子對學校產(chǎn)生具體印象的,是參加學校活動”那一條,5月11日,萬科雙語探校日,一起走進學校參觀,帶孩子體驗學校課程),學校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,讓學生參與,讓家長參與。這只是“家、校、學生”模式的冰山一角。
所以深入了解一所學校,不僅可以幫我們篩選最終的學校,也會提前讓我們對學校的運行模式做出一些了解,畢竟國際學校和傳統(tǒng)學校最大的不同點就在這里。
當然,我只是說了一些我們的擇校經(jīng)歷,每一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,我們的歷程不一定就適合大家。我說這些只是想為大家做出一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