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上學,職校招生與學歷提升信息網(wǎng)。

分站導航

熱點關注

好上學在線報名

在線咨詢

8:00-22:00

當前位置:

好上學

>

職校資訊

>

留學專業(yè)

逃離應試教育,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,我都收獲了什么?
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4-04-04

  這幾年,對中產(chǎn)階級家庭來說,最熱門也最糾結的事,可能就是是否要讓孩子離開應試教育,走進國際學校,從小接受國際化教育,并最終走向出國留學這條道路了。

對于越來越熱門的各種國際學校,各種評論說法也都褒貶不一。父母會覺得:

國際學校的孩子非富即貴,

  肯定會有很多攀比;

  孩子到了國際學校就一定

  沒有壓力很開心;

  國際學校太寬松,孩子學習基礎太弱;

  國際學校老師水平良莠不齊;

  去國際學校就是為了

  逃脫應試教育的種種壓力

  ……

  

  這么多主觀臆斷很容易讓人對國際學校甚至國際教育產(chǎn)生一些偏頗的理解,更別說網(wǎng)上那么多文章都在表達“我家孩子實在受不了國內教育的壓力,才不得不轉到國際學?!钡倪@種心態(tài)和主張。


  我身邊有好幾個朋友家庭,他們的孩子都曾經(jīng)在國內小學讀書,最終又都轉到國際學校。他們都注重家庭教育,在教育這件事上的看法也比較客觀。

  不打雞血,不吐槽,我請他們來跟大家說說,孩子進入國際學校以后,他們覺得最大的收獲到底是什么?

  (文中采訪對象均為化名)


  為了考試,還是為了興趣?

  Lisa媽媽在孩子沒上小學前,就堅持小學階段應該以激發(fā)孩子學習興趣為主,而不是強迫孩子去記住知識。所以當應試教育一味追求分數(shù),跟她的理念差別太大時,她毅然把Lisa轉到一所國際學校。

  在國際學校,Lisa媽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跨學科主題式的學習方式:每個單元,孩子們要根據(jù)設定的主題,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,再通過各種學習、研究、資料搜索、分析,最后整合成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。


  比如上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是“人的身體是如何運作的”,孩子們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,動手去創(chuàng)作自己的身體器官,通過實驗來了解各個器官之間的運作原理,還外出去科技館實地考察關于人體的知識;數(shù)學課上也會通過測量人的各個部位,來學習長度的比較等;藝術課會創(chuàng)作人體細胞藝術畫;甚至體育課也會通過對人體的運動認知來設定相關的運動項目。

  這樣的學習方式,幾乎每個孩子都樂于參與,積極去思考。Lisa媽媽說,每天孩子回來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告訴她,有時候說到的那些知識,連大人都不知道。這種興趣探索式的學習,才是主動學習,無論效率和思維都更強大。

  比分數(shù)更有意義的評估方式

  很多人都說國際小學的考試都沒有分數(shù),這樣雖然孩子沒壓力,但根本不知道孩子是怎樣的水平,到底學的如何?

  Congcong媽媽跟我說,其實國際學校雖然每個單元考試沒有分數(shù),但老師會根據(jù)每一個孩子的考試情況和平時的學習情況,就每一個學科出一份詳細的評估報告。


  比如英語,就會從孩子的閱讀能力,對詞匯的掌握程度,拼寫能力,寫作的通順和思考等等很多方面進行詳細評估,每一個方面都會分成“超過預期”“很棒”“能夠達標“”部分達標“”未能達標“這幾個標準,整個評估體系非常系統(tǒng),并且老師還會給出一段整體的建議。

  她覺得這樣的評估方式其實更能讓孩子和家長了解自己的學習優(yōu)勢以及不足都在哪里,并且能更好的幫助孩子發(fā)揮長處,趕上不足的地方。

  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那才是錯的

  大多數(shù)人對應試教育最深刻的一個印象就是:無論上課還是考試的,通常每一個問題都有標準答案。也就是孩子們都必須知道問題的標準答案,才能考出好成績,而跟標準答案不同的就一定是錯的。

  但在大多數(shù)國際學校,恰恰更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,并表達出你的想法,這就是批判性思維的基礎。


  Lisa媽媽說她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中文考試,有一道題考的是劉備三顧茅廬,問題是:諸葛亮幾次拒絕見劉備,你覺得他做的對嗎,為什么?說說你的想法。

  那次考試Lisa回答的是覺得他做的對,因為他是為了考驗劉備的耐心。而這道題,老師認為Lisa的答案里恰恰缺少了“說說你的想法“這部分。因為這道題的目的并不要孩子們表達文章里的觀點,而是講講自己的想法。

  有些孩子覺得諸葛亮很聰明,有些覺得他太驕傲,并說出原因,這道題沒有標準答案,只要能說出觀點,就都是正確的。

  在國際學校里,這樣的考試題目非常多,孩子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思考,提出觀點,并用自己所累積的知識去證明自己的觀點,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思考和表達。

  愛運動的孩子原來那么快樂

  Eason媽媽說Eason原來在國內上小學的時候,下課和午間休息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去操場上運動玩耍,而體育課也都是以體育考核達標為目的地上課。

  她覺的像Eason這樣的男孩太需要運動了,當他轉入國際學校后,簡直就像變了個人。最重要在這里,無論下課還是中午,都鼓勵孩子們一定要到室外去自由活動,大運動不僅讓孩子強身健體,更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手眼協(xié)調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。

  除此之外,國際學校對運動極為重視。無論男生女生,都有機會參加足球、游泳、棒球、籃球、跑步等各種運動俱樂部,而學校的老師多數(shù)都是十項全能,英語老師也可以是足球教練,計算機老師可以是籃球隊長,整個學校的運動氛圍都非常強烈。

  閱讀,閱讀,還是閱讀

  國際小學普遍回家作業(yè)不多,但學校在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里卻都把閱讀看得非常重要。英語課很多時間都花在閱讀上,科學課上也會要求孩子閱讀相關的科普書籍,中午休息孩子可以自由去學校圖書館讀書,也可以借閱回家,學校會用各種方式激勵孩子去讀書。


  上海還有一所國際學校在圖書館里建造了一個超cool的滑滑梯,讀書累積到一定數(shù)量的孩子可以滑一次。

  學校一般不會指定閱讀書目,會尊重孩子的閱讀喜好,也鼓勵孩子閱讀多元化。而因為回家作業(yè)沒那么繁重,所以大多數(shù)孩子能夠有比較充足的時間來進行閱讀。

  很多國際學校還會提供網(wǎng)絡閱讀資源,鼓勵孩子利用網(wǎng)絡進行在線閱讀和測評,根據(jù)自己的閱讀能力不斷提升和挑戰(zhàn)。

  學校還會定期舉辦各種閱讀活動,閱讀周,把自己打扮成最喜歡的故事主角,讀書月,會鼓勵孩子們創(chuàng)作自己的一本書。

  一點不熱鬧的班級微信群

  和國內小學熱鬧無比的班級微信群相比,Lisa媽媽說進入國際學校后,她一下子從老師各種打雞血的微信群里解脫出來了。

  她說國際學校一般規(guī)定老師不可以與家長互加微信,所有通知聯(lián)絡都可以通過郵件進行,而班級微信群一般由家長自發(fā)組織,沒有老師的參與。

  而國際學校的家長一般在群里就是會發(fā)一些學校的通知,聊的也多是學校校車、午餐等狀況和建議,從來沒有提過任何培訓班補習班的問題,這讓Lisa媽媽覺得真是輕松不少。

 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

  Eason媽媽說雖然現(xiàn)在學校班級里的同學大多她都認識,但你真的要說誰成績好,誰成績差,還真沒概念。

  由于考試不是評分制,老師也從來不會拿哪一個同學和另一個同學做比較,更不會當眾表揚誰考得好,誰考得差。所以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間都沒有那種比較的概念,老師也會鼓勵孩子,跟自己比較,給自己設定目標,一步一步往前走。

  所以你會看到大多數(shù)國際學校出來的孩子都比較有自信,這種自信是來自周圍的環(huán)境沒有壓迫和比較的原因。而且由于國際學校沒有班干部制度,班級的準則由每個同學提出和制定,每一個孩子都要擔任班級里的某個職務,并且公平輪流。這些都讓孩子們對公平的概念特別理解和堅持。

  全能老師教孩子做人

  Lisa媽媽認為國際學校對老師的要求特別高,因為在小學階段很多都是全科老師,也就是一個老師可能又教數(shù)學,又教英語,還會教科學。老師還要準備很多與課程相關的材料和課件,非常辛苦。

  但是她覺得,除了教授知識之外,她更看重老師對孩子品格的影響。她說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孩子的一個美國班主任老師,孩子旅行回來會帶些小禮物送給老師。

  每一次,這個老師收到禮物以后,都會認認真真地給孩子寫一封感謝的信,信上的內容真摯具體,不只是形式上的感謝,這讓她特別感動。

  還有一次,Lisa參加學校足球隊,雖然Lisa踢球技術很一般,但老師每一次訓練結束,都會特地跑過來跟她說Lisa今天如何如何進步,她真是為她感到驕傲,這不僅讓父母感動,更讓孩子信心倍增。

  戲劇教育居然是標配

  Congcong媽媽說,她沒想到學校今年居然把戲劇課作為必修課程,請來了全職的專業(yè)戲劇老師,孩子們會從最基本的戲劇體驗學起,后來,就會開始自編自導自演。

  她說很多孩子為了排演自己的劇目,自己寫故事,改編成劇本,分配角色,自己設計道具和服裝,然后排練,還要配上背景畫面和音樂等,最后還要上臺表演。


  雖然孩子們的表演稚嫩,但她覺得這其中孩子的收獲很多,不僅鍛煉了寫作和表達能力,還要互相合作,解決問題,還需要設計思維,最后還要能夠不怯場地大方去表演,這對孩子的要求其實特別高。

  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老師都只會提供一些簡單協(xié)助和建議,留更多的空間給孩子們自己去完成,家長更是幾乎不參與其中,雖然最后呈現(xiàn)出來的結果并不是完美的表演,老師也從不會要求完美,但那是孩子們的真本事,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才是真正的學習和進步。

  Congcong媽媽感慨,這和從前在國內學校,老師為了要呈現(xiàn)一臺完美的演出,要家長和孩子全力配合老師的每一個要求,動員家長提供各種資源,購買各種華麗服裝,活活把孩子和家長累死相比,真的不一樣。

  跟她們聊完后,對國際學校的感受更多的集中在,按照孩子該有的節(jié)奏和正確的方式去教育。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他們在培養(yǎng)的是未來能適應這個社會的人,而不僅僅是適應學校的人。

  但無論如何,教育沒有絕對的對或錯,只有適合或不適合,為孩子選擇怎樣的教育方式,需要考量的因素還很多。

  但有一點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國際學校給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,很多都適用于家庭教育。你絕不要相信,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就大功告成高枕無憂了,也絕不要認為,接受國內教育的孩子就一定沒有未來。

  當大多數(shù)的孩子仍然需要在應試教育下成長,我們唯一也是馬上就能改變的是家庭教育的觀念和方法??傊畈粫e的,就是遵循孩子的成長節(jié)奏,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去學習。

分享:

qq好友分享 QQ空間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
(c)2024 owew.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聯(lián)系我們 | 浙ICP備2023018783號